[Web3 思而行] 聊聊生成式 AI 與 Web3 的交會場景
活動嘉賓:Aiii.Ai 資訊長 Mike、KryptoGO 架構師 Beans、Digital Domain 資深副總 Charlie
在 [Web3 思而行] 系列活動的第一場,我們就來請 Aiii.Ai 的資訊長 Mike、KryptoGO 架構師 Beans 及 Digital Domain 的資深副總 Charlie 和我們聊聊以下主題:
AI 對目前生活帶來的改變
對於目前的 AI 發展可以期待什麼
AI 與 Web3 的交會場景
關於嘉賓
Mike Yeh
類神經網路資訊長,擁有豐富且深入的 AI 領域經驗,現任類神經網路股份有限公司資訊長,專攻 AI 技術與應用的創新發展。曾作鏈世代活動講者,探討「生成式 AI 賦能Web3.0,迎接 AIGC 新趨勢」,展望 AI 技術如何改變未來網絡生態。
擔任 Workshop 的講師,並分享「Future of AI 人工智慧賦能 CRM」,協助企業利用 AI 提升客戶關係管理。成功主持 SBIR 計畫的「AI 模型訓練受眾推薦系統」研發,實現針對受眾的精準推薦與優化體驗。
曾獲總統盃黑客松優勝暨紐西蘭 GovTech 台灣代表隊伍,展現技術實力與創新思維。致力於利用 ChatGPT 與 AI Copilot 系統,開拓 AI 技術在各領域的應用,迎向人類與 AI 共存的新時代。曾協助世界多個國際百強藥廠導入 AI,提升產業效能。此外,也與政府機關及多位國際大型 ERP 合作夥伴共同推動AI技術的應用,實現數位轉型與創新。透過這些成功的客戶案例為企業創造價值。
Charlie Pai
數字王國資深副總,在顯示技術,產品,解決方案,標準訂定和國際業務管理方面擁有多年的經驗。涵蓋從 CRT、LCD、LED 及投影顯示屏,從類比到數位系統,個人到大型場所的應用,辦公到娛樂場所需求設計。
近年在非娛樂市場的虛擬人應用以及生態圈的建立為主要拓展項目,建立與虛擬人創作及應用的人工智慧、客服、元宇宙等軟體開發商的合作為主要推動方向。
Beans Hung
KryptoGo 解決方案架構師
AI 對目前生活帶來的改變
主持人:
AI 開始影響我們的生活,想請問三位講者,在各自領域中覺得改變最多的是什麼?
Charlie:
我舉兩個國內外設計業的例子,桃園大江購物中心的網路推廣活動,利用 AI 機器做產品市佔率分析提高 400% 的效能,而這個趨勢可能會影響到設計師的工作方式;另一個國外的例子,電影產業中分鏡表已經完全被 AI 所取代,使得拍攝流程有 20% 的提升。 而創造力的部分,我認為在幾次迭代後也會有所提升。
Beans:
身為一名工程師,我和許多工程團隊合作,而我們都對 ChatGPT (簡稱 GPT) 非常有感觸並且用量都非常大。其中 GPT 最強大的地方他可以做到零樣本學習 (zero-shot learning),這意味著我們不必給它任何反應,直接告訴它要做的事情,他就可以回答問題, 這在以前無法想像的。這很大程度影響工程師的工作流程,以除錯 (debug) 流程來說。以前我們必須先找錯誤訊息,理解冗長的錯誤訊息後再上網搜尋可能的解決方案。但現在只要把錯誤訊息丟給 GPT,它就會開始分析問題並提供解決方案。這種工作方式的改變非常驚人,它節省了大量時間和成本。我們辦公室裡幾乎所有人都使用 GPT Plus,因為它為我們節省許多時間與金錢。
Mike:
我覺得自從引入了AI 後,我的工作流程完全改變了。現在整個公司都使用 GPT,不論是業務還是工程部門,我們甚至引入了 GitHub Copilot 來加速程式撰寫、測試流程,使用 AI 來處理重複的任務為公司省下很多時間;在業務部門,透過 AI 將與客戶對話的逐字稿摘要重點,並產生文件、規格書和流程圖,縮短整體專案的時間,基本上全公司都在適應 AI 化的過程中。
對於目前的 AI 發展可以期待什麼
主持人:
我相信在的場每個人也正在適應或是想要開始適應 AI,剛聽完三位分享後感覺既開心又害怕,請問有沒有什麼覺得特別值得期待的事情?
Mike:
我覺得 AI 的發展將對我們產生巨大影響。在未來的工作中,人類和 AI 將共存,這是一個非常值得期待的時代。我相信未來幾個月內,會有越來越多的 AI 應用出現,包括一些物理實體的人機協作場景,像是小型機器人可以在我們的工作環境中協助我們完成一些日常任務。此外,我也期待的通用/強人工智慧的到來,這將意味著 AI 不再只能處理單一的場景問題,而是能夠幫助我們解決各種情境。除了能夠輕松解決工作問題外,我們還可以期待 AI 能夠在醫療、教育、交通等領域發揮更大作用,讓我們的生活更加便捷、高效、智能。
Beans:
我覺得 Mike 大方向講的很好,所以我就不再贅述。最近我在為公司的合規系統開發 KYC 功能,我發現這些繁瑣的人工流程其實可以被人工智慧所取代,甚至可以加速這些流程。比如,要做一個人的 KYC 需要讀取相關行為和國際名單,並且要進行許多資料來源的查詢,最後還需要判斷是否為同一個人。但這些都可以用 AI 代替人工完成,並節省 90-95% 的時間。我相信未來的半年或一年內,許多流程都可以被 AI 取代,進而提高產能,甚至有些人的工作也可能會消失。我認為在開發產品或使用工具時,要注意哪些流程可以被 AI 取代,並且以效率為優先考量,這樣才能提高產能,讓事情更快更好地解決。
Charlie:
從娛樂/電影產業的角度來談,我就回想起以前的回憶,小時候看的著名電影星艦迷航記 (Star Trek)。我對那些故事編劇感到非常佩服,他們創造出一個巨大的宇宙空間,讓我們想像並沉浸其中。現在,有了 AI 技術的幫助,我們可以更容易地實現這樣的想像空間,並且增加不同種類的動物和外星人等元素,使之更加豐富多彩。我相信這種沉浸式的體驗將會越來越多地應用於娛樂產業,並且這將是一個不錯的應用案例。
如何面對可能被 AI 取代的恐懼
主持人:
我剛剛聽到三位都是比較是很正向、樂觀的,有沒有人跟我一樣,其實對這一波 AI 來臨是有點恐懼呢?那面對恐懼,三位講者會怎麼去看待?
Charlie:
我是一個 Oldtimer,讓我問你們幾個問題吧,1970 年代,當時最有算力的公司是哪一家呢?答案是 DEC。而 80 年代和 90 年代,最有算力的公司是 IBM。現在,算力是國家實力的體現,但只有大企業和大國才有這些資源。我們現在用的所有這些 AI 技術基本上都是由幾家大公司開發的。我有點害怕未來的發展,因為當你需要大量數據時,就像蝙蝠俠電影中的情節一樣,Big brother is watching everybody。這讓我非常恐懼,即使是現在使用智能手機,我們的隱私也面臨著問題。
Beans:
我可以讓大家再更恐懼一點,有些人覺得 AI 可能還是會出錯,而認為需要人類來糾正,但其實是可以訓練一個專門挑錯的 AI 來指正錯誤,所以其實那些人並沒有想像中的那麼安全;但我相信機器和人類都有各自的優勢。例如,機器可以處理大量的資料和擁有很多特殊能力。因此,我們可以想像未來可能會有一個 AI 委員會,每個 AI 委員都有自己的特點和能力,例如:來檢查錯誤的 AI;面對這些未來這些能力強大的 AI,我建議大家可以開始追求更大的目標和格局,因為很多簡單的工作都可以交給 AI 去處理,讓我們可以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思考更高層次的問題和挑戰,所以即使某些職業因為 AI 而消失或合併,也會有很多新的職業和機會出現。
Mike:
我覺得大家的恐慌都在於 AI 能否在某些場景下取代人類。個人也非常關注這個議題,我最深刻的是GPT 能夠快速且正確地編寫程式碼。這讓我們開始思考下一個階段該怎麼做。我們花了很多心力了解 GPT 的能力,我們理解是它其實是通過前面的文字來預測下一個字。所以從這個邏輯上來看,它在數學方面表現可能不會太好。但未來 Open AI 會有擴充應用程式,如果結合像是 Wolfram Alpha,AI 也可以在提升數理方面的能力,所以我認爲未來真正被取代的是不懂得使用 AI 工具的人。因此,我們應該現在去熟悉市面上的 AI 工具,並利用它們提高自身的生產力,像是可以通過 AI 快速打出品質良好的草稿,然後進入編修階段,使我的成果更加高品質且在更短的時間內完成。
主持人:
我發現小事情 AI 可以幫我解決,讓我有更多時間可以專注於更重要的事情。現在學才藝比以前快多了,像我最近想學 DJ 音樂,只需要器具和一些輔助就能很快學會。這個年代對於有興趣或想學習很多東西的人來說是個前所未有的時代。
Charlie:
我對 AI 生成和應用比例很有興趣,其實我也是程式設計師出身,之前討論的重點是圖像辨識,包括人臉辨識等,但隨著解析度的提升,這也帶來了一些潛在的風險。例如,有一次我看了 CNN 新聞,講到在美國華盛頓的抗議活動中,有家公司拍下一張照片,然後用 AI 辨識誰參加了活動,這類型的應用可能會對個人隱私造成損害。我覺得 AI 的發展和應用值得關注和學習,也因此我們參加了這個活動。在這裡,我給大家一個笑話大家可以記在心上,如果你今天你不去學 AI 你就 BI (台語:悲哀)了。
Beans:
我覺得所有領域都有可能發展出新的東西,特別是有關 GPT。最近我看了一個叫做 Gen1 的產品,可以生成影片內容,讓拍攝變得更簡單。你可以在家中簡陋拍攝,然後讓 AI 幫你製作成你要的場景,如古老地牢或其他你想象的場景。這樣做可以省下很多時間,讓創作變得更容易。
Charlie:
我一直擔心 3D 幾何模型設計會被 AI 取代。現在已經有不少自動生成模型的工具,但精細度仍不夠高,不過只要有算力和厲害的人去貢獻開源程式碼,這個領域的發展將會非常快速。我相信 AI 在影像方面的發展會比目前現有的論文中預測的 2030 年更快。另外,我們需要意識到,現在算力就是國力,但這是一個非常危險的 。
Mike:
我有生物學背景,關注 AI 在生物領域的發展。其中一個非常特別的應用是 AlphaFold (與AlphaGo為同一團隊),旨在解決生物學中蛋白質折疊的難題。蛋白質是由氨基酸組成的,而它的結構會決定它的功能。透過 AI 生成蛋白質的序列結構,可以幫助生物學研究更快地進行蛋白質設計和發現新的藥物。例如 PROGEN 項目,透過生成式AI試圖生成一種叫做溶菌酶的蛋白質結構。由於溶菌酶有300多個氨基酸,每個氨基酸有20種可能,排列組合非常龐大。但透過 AI,他們成功地找出了能夠媲美天然蛋白質的蛋白質結構,這是非常有價值的應用場景之一。未來,透過生成式 AI,生物學的發展將會更快速且有效率。
公司現階段透過 AI 的變現管道
主持人:
說到變現,你們各自的公司現在有沒有主要的賽道?
Beans:
我們今天的主題是 AI 與 Web3 的交會,我剛剛提到了 KYABC,需要看很多資料來源,現在可以讓 AI 幫我們加速。在區塊鏈上也有很多可以做的事情,但由於區塊鏈上的交易很複雜,對於一般使用者甚至工程師來說都很難理解。現在可以利用 AI 分析交易地址、相關活動和合約,幫助使用者判斷目前的操作是否安全。
Charlie:
我們公司的核心業務是電影特效,現在我們正在思考人機界面的未來發展。我們認為未來會有更多的服務會變成虛擬人物的人機界面,例如在點餐上使用自然語言處理界面,而不是觸控熒幕。創造虛擬人物對於電影場景非常重要也是我們的強項,與 AI 公司合作並結合自然語言處理技術創造一個新型的人機界面,讓任何年齡的人都可以使用。我們相信這是未來人機界面發展是一個重要趨勢。
Mike:
我們公司的發展有兩個層面,一方面是 AI 技術在節省成本方面的效果,另一方面是將其轉化為利潤。我們發現,對於新興的 AI 技術,大多數人的接受度沒有想像中高,尤其對年長者更難被接受。因此,我們的目標是透過 AI 技術為人們帶來驚喜和更好的體驗,優化並銜接到 Web3,並試圖讓 AI 生成的結果產生價值,例如 AIGC 的 NFT,這也是我們正在努力的方向。
AI 與 Web3 的交會場景
主持人:
AI 與 Web3 的交會場景是什麼?
Beans:
前面講到的讓 AI 協助使用者了解鏈上交易的內容就算是一個交會場景,第二個想到的就是 Mike 說的賦能,讓大家要有足夠的動力跨過創錢包等各式各樣等困難進到 Web3,這兩點是非常重要。
Charlie:
我認為大多數人對於 Web1、2、3的區分並不清楚。現今科技發展需要大量投資,而今年 Web3 的大部分投資似乎都流向了 AI,而不是像過去幾年那樣熱衷於投資 NFT 和加密貨幣等,這些市場受到一些不當管理者的影響,給人留下了不好的印象。然而,科技是為大眾服務的,我們需要尋找更好的方式讓更多的人了解加密貨幣和 Web3 對他們的生活帶來正面影響,這才是重要的。
主持人:
我覺得今天的來賓,都分享了非常多,不管是AI的賽道有哪些,給大家多一點創意的想法,也有很多不同的角度,甚至有很多自己的自家產品正在出圈當中,
希望可以越來越多人加入 Web3 與 AI 領域然後使用它,重點是讓他在你的生活之中!
Gen3 是專注於 Web3 產品的內容創作者、推廣者及社群平台,我們致力於找尋 Web3 新興產品或概念驗證、開拓對於 Web3 新技術的認知邊界,以及探索 Web3 能為世界帶來的真正價值。